English

《我的名字叫中国》:滋润心田中的中国形象

1998-04-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书评】           □双 木 我有话说

一册在手,可以将它插入书架,随时掬起其中的一束浪花。也可以将它放在枕边,在柔和的灯光下读出一段段久藏在心中的民族自豪情怀!

当我刚拿起案头这本大16开、厚3厘米的书掂量时,脑海中油然滋生出一个问题:关于“中国”的书,我们似乎已经读得不少,但真的要想从书架上找出一本能精炼地概括中国的文化分类、历史沿革、地理风貌以及发展现状的综合“百科全书”,而且又是图文并茂、读来轻松有趣的,却也真不容易。特别是在现代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更多的视点已移向影视、声像甚至国际互联网,会有多少人能对《我的名字叫中国》这样一本煌煌巨著发生兴趣?然而,书一打开,我的疑虑顿时消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的名字叫中国》(汪天云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堪称是一部关于“中国”的图文并茂的百科全书,是以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构筑成的上乘之作。

仔细读来,《我的名字叫中国》的成功决非偶然。首先,它凝聚了编著者和编辑的良苦用心。华夏古国有上下数千年的历史风云、有纵横百万里的风物民情,要对中华民族的方方面面进行全景式的抒情扫描,必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全书从地理环境、物产资源、民族结构、历史沿革、文化艺术、科学技术、近代革命史以及政治、外交和新时期以来的重大政策事件等十个方面进行了精心的提炼和概括,既有历史的凝重感,又充满着新鲜活泼的现代气息。例如,对中国历史的描摹,从“黄土地上大写着真正的‘人’”开始,到“延续了2100多年的封建帝制也走到了尽头”,只用了30页30个小节、55张照片,就将中国古代史一路写尽,犹如黄河百转千折,奔流而下,形象生动。与其相对应的是,全书用将近30页的篇幅描绘了“向新世纪腾飞的中国”,从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笑声一直延伸到党的十五大召开,要言不繁。其中,在描绘新世纪科技发展的章节中,还独有创意地推出了表格和图片交叉的“全国自然科学重大成果奖”,使人一目了然,方便了检索和查阅。

全书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冷静客观地向人们叙述中国的方方面面。例如,在“雄伟壮丽的河山”这一章中,详细介绍了从山峰到湖泊的河山景观之后,还独辟蹊径,专门列出了“多样而有限的资源”这一节,从气候、植物与动物、农业、矿产、水流与海洋资源、植被等多方面对中国的现状做了客观而具体的评价,既让人们神游祖国大地,又提醒每一个中国人务必注意环境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全书正是蕴含了爱国主义的激情和对中国历史与现实的精确解剖,才能显得不同凡响,给人以更深层次的启迪。

在近400页、25余万字的篇幅中,700多幅选自珍贵历史画卷或出自摄影家之手的彩色图片,展现了从56个民族的音容笑貌到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壮观场景。这些图片以视觉形象的直接冲击力,让人产生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的感觉。

翻着这本散发着油墨芳香的新书,我仿佛获得了一种在国际互联网上尽情浏览的享受,随着文字和图片的交叉引导,链接着无限富饶而广阔的土地,使联翩的思绪翻飞舞动,自由驰骋。读到“璀璨的文化艺术星空”,这是全书最繁华的一章,17个小节包含了从哲学到各类文学艺术(有诗、文、小说、戏剧、书法、绘画、篆刻、雕塑、舞蹈、音乐等),还有可增加鉴赏收藏知识的玉器、青铜器和陶瓷,确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情。这其中包含了许多专业方面的知识,非专家之手不足以胜任;而书中的文字却浅显质朴,读来有与智者畅谈之感,丝毫不觉晦涩。在“硕果累累的科技丰碑”一章中,有着人们熟知的四大发明,也有着古代人们在数学、农学、医学、天文学、纺织和建筑等学科上取得的光辉成就,还专门展开了平时人们不太了解的古代地理学和造船、航海等科学知识的史卷,使人耳目一新。突然,我手握的“鼠标”在“龙的传人谱写的漫长历史”中“各霸一方——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一节处停往了:“‘十八般兵器’以冷艳的光芒回忆着无数个战乱的年代。”简洁而深沉的话语,足以让人久久回味,不忍离去。……在700多幅图片的贯穿下,这些文字如同闪光的珠玑串起斑斓的锦帛,体现出编者对读者阅读兴趣的理解和引导,适应了现代传播媒体发展的新趋势。

全书以豪华典雅的装帧、风格明快的版式设计取胜,且极具收藏的价值。一册在手,可将它插入书架,随时掬起其中的一束浪花,滋润心田中关于“中国”形象的沃土;也可以将它放在枕边,在柔和的灯光下读出一段段久藏在心中的民族自豪情怀——《我的名字叫中国》!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